本报讯(记者 彭进军 通讯员 黄光伟 胡伟)1000万元补贴资金、5个试点乡镇、7个水稻生产环节、15个农业生产合作组织、67万亩农机作业面积……3月9日,记者在鼎城区农机化局了解到,为突出农业生产重点支持环节,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该区在2018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调度会上对农业生产项目支持范围、支持环节、支持对象、补助方式、补助标准及各项任务时间节点进行了明确,提出继续通过“共享”,让农业经济的内涵丰富起来。
鼎城区是今年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财政项目试点项目县(区),项目计划在十美堂、周家店、石公桥、镇德桥、谢家铺等5个双季稻主产乡镇,以优质稻为主导产业,通过补贴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开展深耕深松(早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统防统治、秸秆碎草收割还田、烘干仓储、农资供应7个农业生产环节,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作业、机械化烘干等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截至去年底,全区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106个,耕、种、收、植保等服务面积超过115万亩,作业覆盖率达到了75%以上,其中机插秧和秸秆机械化还田约有80%的作业量由农机合作社完成,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超过1.05亿元。
位于该区谢家铺镇的泽丰农机专业合作社,2017年流转2000多亩土地,实行统一供种供药(肥)、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机械化种植优质稻上万亩。该合作社总经理陈帅宇告诉记者,农民需要农机,但农民又不一定要买农机。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共享农机”来种田。一方面,“共享农机”解决了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农业生产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另一方面,“共享农机”解决了农户自己“养机”的问题。此外,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共享农机”“共享仓储”加快推进了这一发展趋势。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让“田把式”种好田,让种田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这也是新时代的农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种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