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实施洞庭湖区农机化提升工程成效显著

作者:邓翠娥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9日

  安乡,湖南的北大门,洞庭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安乡是全国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生产基地。全县辖12个乡镇,有6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0万,区域面积10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万亩。

  2017年,安乡县在省农机局等有关部门支持下,以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为抓手,整合资金12589万元,狠抓稻秧机插、油菜机播、飞防植保、机械化烘干等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全县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了“四个大幅提高”。

  一是加速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应用,大幅提高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安乡狠抓密室催芽、化肥深施、工厂自动化育秧、高性能插秧机、遥控直播飞机、油菜精量播种机、大型烘干机等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全县粮油生产实现了机耕率、机械植保率、机收率、烘干保障率等四个100%。同时,主攻水稻机插、油菜机播两个弱项,全县处置耕牛1676头,实现“以机代牛”100%。

  二是加速土地流转,大幅提高农机合作社发展效率。全县71家农机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16万多亩,不仅杜绝了田土撂荒、弃耕现象,而且通过合作社精耕细作,实现了粮食增产2000万斤以上。其中昌源农机合作社是全国现代农机示范社,注册资金500万元,入社40人,实行企业化管理,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2台,联合收割机18台,高速插秧机8台,大型粮食烘干机8台,植保飞机5架,育秧密室1个,智能化育秧工厂1个,固定资产达千万元。该社2017年流转经营土地8千多亩,开展农机定单作业服务10万多亩。又如绿叶农机合作社,在省内外开展旋耕播种跨区作业, 此项收入就达500万元以上。
  三是加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抵御灾害能力。县委县政府整合国土、农业、水利等资源,改善农业基础设施。2017年,疏通水渠3000千米,整修机耕道3000千米,新建机耕道100千米,使全县机耕道通达率达到了87%,不仅为农机化提质增效创造了条件,还大大增强了防灾抗灾能力。去年7月中下旬早稻收割期间,安乡遇上连续雷雨天气,高温高湿易使刚收割回来的稻谷发热变质。9月中旬30万亩中稻进入收割期,从9月14日至10月19日一直低温阴雨笼罩,收割上来的稻谷没有一个晾晒日。遇到这样的灾害性天气,安乡的早中稻为什么能喜获丰收?调研中,从县领导到种粮大户都异口同声地说:“这要归功于新技术、新机具。如果没有烘干机帮忙,早中稻至少损失80%。”正赢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正银告诉我,他们社20多名社员日夜奋战,烘干中稻7000吨,抢救了黄山头镇60%的稻谷。
  四是加速拓展农机作业领域,大幅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以机代牛”、收割机加装秸秆还田装置,并采取“三减量”行动等举措,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疫病源头,促进了该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2017年计,该县通过推广使用无人植保飞机,减少农药施用量12吨多;推广使用化肥同步深施机,减少化肥施用量120多吨;推广应用生物质制肥机,减少畜禽粪污1000多吨。特别是利用项目资金补助秸秆还田装置,使水稻和油菜秸秆被全部粉碎还田,彻底改变了农民露天焚烧的陋习,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洞庭湖区农机化提升工程,全县增强了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能力,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改善了农机作业条件,凸显了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新闻来源地址:湖南农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