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身体力行的“三走遍、三签字”工作体会和思考,结合桥市乡将军冲村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就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两少一多”即扶贫资金少、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多这一客观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该村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我个人浅薄的思考。
一、要在争取领导重视和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认识上下功夫,努力消除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认识误区。如何消除认识误区,我认为要从两个层面下功夫:
1、对上要多向县、乡两级领导汇报将军冲村当前贫困现状、扶贫面临的形势和农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识,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让他们对将军冲村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形势,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2、对下要多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宣传扶贫开发的政策、目的、要求及措施,让他们消除施舍即可论和低保养活论这些认识误区。
通过对上、对下两个层次,汇报和宣传两种形式,让全社会认识到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梦想,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要求,是一面旗帜、一项事业、一种责任、一个挑战、一种荣耀。
二、要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增强精准扶贫的目的性和精准性。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难”,即:对象识别难、缩小差距难、规划落实难、产业培育难、资源整合难。如何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五难问题,就需要我们找准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性和精准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加以探索:
1、找准扶贫对象,明确扶贫靶向,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力量薄弱造成对象难以找准的问题,可以与低保年度核查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基层工作人员和力量,在进行年度核查时来解决扶贫对象找不准、靶向不明的问题。同时将扶贫信息系统进一步做实、做强、精淮。
2、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将以往“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通过改“大水漫灌”的方式为“精确滴灌”的方式,抓好开发到村、扶贫到户工作,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针尖上,切实起到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
3、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项目分开、资金分割、部门分权、领导分心的工作现状,要充分利用双联办、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能力,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扶贫帮困资金、资源,重点投入到贫困的乡镇、村、社,消除精准扶贫工作中“扶强不扶弱”的现象,减少贫困人口“被富裕”的情况。
三、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提升能力的同时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进行产业扶贫时要遵循规模化、市场化、特色化的特性,同时结合村、社特色支柱产业,找准产业扶贫的着力点和项目支撑点,进行重点扶持。就我局帮扶的将军冲村而言,建议从以下特色产业进行精准扶贫:
1、发展茶叶产业。对此,可以在村里对有一定技术的农户发展种植茶叶,通过大户带动,对现有的2000亩茶场改造升级,形成品牌,做出自己的特色。
2、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本村优质的水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和以水资源入股的形式成立华申茶果饮料厂,主要生产山泉饮用水,产品注册为“瑶润千家”桶装水,年产量30万桶,产值200万元,为139户贫困农民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
3、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提高劳务收入。通过技术培训,让贫困人员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多途径与企业牵线搭桥,输出劳动力务工,据统计,共输出劳动力198人,人均劳工工资3000元/月,为贫困户夯实了脱贫致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