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农机培训工作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作者:衡阳县农机局 作者:王先祝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3日

  一、农机培训工作现状

  1、农机从业人员情况和农机人才发展需求预测

  衡阳县拥有农业机械112601台、85.39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78台,小型拖拉机3394台,联合收割机2103台,水稻插秧机479台,小型耕整机38023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39台,油菜种植机械180台,排灌动力机械49533台,粮食加工机械16627台,油料加工机械945台。农业机械的不断发展,取代了农民传统的手工劳动,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7%。农业运输、农产品加工、农田灌溉基本实现机械化。

  全县有农机专业户7985人、农机合作组织54个,农机从业人员74120人。其中农机驾驶员4510人,农机维修员251人,农机营销员100人,农机管理技术员255人。农村机手年龄在18—40岁的约占35%,40—60岁约占65%,初中文化约占70%,高中文化约占 30%。我县近几年是农机事业快速发展期,预测到2020年,有农机驾驶员5500人,农机维修员300人,农机营销员150人,农机管理技术员300人。

  目前全县农机从业人员中经过农机培训学校培训的不到50%,大部分机手都是买了机械请师傅教一两天,然后自学成才,专业水平不高。通过调查走访农机从业人员、购机补贴农户,农机技术培训需求主要是:(1)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技能、微耕机操作技能及农机新技术运用、农机法规知识、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及机械维修、保养调整和安全知识等;农机维修人员最需要在农业机械原理、机械基础、维修知识等方面得到培训提高;农机经销人员希望在农业机械营销、机械故障排除等方面得到培训提高。(2)农民认为比较适宜的农机培训地点是就近在所住乡镇不定期办班,按需开展技能和技术培训。(3)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农机实用技术读本或教材,免费下发农民学习。(4)免费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

  2、农机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农机培训工作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公办培训向社会化培训的转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需要培训大量的农机操作手,培训工作任务由各级农机中高等专业学校和县、乡农机部门组织承担,县农机局设有农机化学校专职负责全县的农机培训工作,乡镇农机站也承担短期的农机培训工作任务,基本实行免费培训。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培训农机操作机手主要由县、乡农机部门组织承担,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2010年以后,国家将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实行管办分离,农机部门只负责培训工作的监管,具体培训工作实行市场化,交由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负责。60多年来,全县培训各类农机驾驶员(不包括耕整机手)4万多人。目前全县农机培训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化学校和社会化农机培训机构完成。县农机局下属县农机化学校主要承担农机管理人员培训以及完成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任务,负责对全县农机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现有教职工8人,其中教师教练员5人;教室120平方米,办公用房120平方米,教练场地1500平方米;教学设备有电脑3台,教练车2台。2005年按照农业部《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学校通过省农机局检查验收,取得了由省农机局颁发的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2014年该学校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农机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称号。社会化农机培训机构共有 1 家,其中衡阳县惠农农机培训中心现有教职工 5人,其中教师教练员5人;教室120平方米,办公用房150平方米,教练场地1500平方米;教学设备有电脑2台,教练车3台,教学模具10套。

  二、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培训生源组织困难。根据全县农机拥有量情况来分析,急需参加农机培训的机手有很多,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农机监理部门没有上路资格,而在路外查扣车辆等执法工作又相当困难,无法对无证驾驶人员进行有效的执法管理。而参加农机培训还需机手自己付费,使农机手没有参加农机培训的主观愿望,主动参加培训的人员逐年减少,农机培训学校的生源得不到有效保证。

  2、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和办理驾驶执照。

  3、农机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农机培训工作近两年全面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培训机构由于生源不多,每期开班人数不多,由于考虑经济效益,往往存在压缩培训时间或删减培训内容的现象,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

  4、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机型应运而生,但目前社会农机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农机培训发展的需要。在师资队伍中,一些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老化问题突出,专业性的进修不多,对新式农机状况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

  三、农机培训工作发展对策及建议

  1、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农机部门对开展农机培训的驾驶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师资水平考核,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现有专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培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逐步使教师一专多能,进一步提高胜任教学工作所需的素质。

  2、密切部门合作。农机化学校作为农机培训监督管理机构,对社会农机驾驶培训机构既要履行监管职责,又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社会农机驾驶培训机构提升培训能力。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田检路查,加大对无证驾驶等违法违章的依法查处力度,使无证驾驶无生存空间,才能促使农机操作者主动到农机驾驶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农机培训机构要想方设法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传授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

  4、努力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经明确了农机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因此,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把农机培训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继续加大国家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目前正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项目要进一步向农机培训倾斜,要安排更多的指标和资金比例用于支持农机技术人员培训,以满足农民参加农机新技能培训的需求。

新闻来源地址: